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滾軸的輪子終會耗損,比賽的賽道會有終點,但對袁嘉㬢(Doon)來說挑戰的旅途是無限:「本來只想帶學生去體驗世界巡迴賽,卻變成我想挑戰做世巡冠軍!」他直言由三十歲開始改變「玩法」,以往在速度滾軸項目獲獎無數的他,終要接受自己的年紀漸長,生活和工作也令他難以投放更多訓練時間,於是改為參與馬拉松賽事:「速度賽講求爆發力,馬拉松則更著重耐力,要練的東西不一樣。」而這次世巡賽更加強他的決心:「這次我仍然是用直徑較短、適合速度賽的細轆比賽,但之後想繼續挑戰攞世巡冠軍,便要轉用大轆,也要練多點耐力!」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四十歲的冠軍夢

三月底於上海舉行的2025國際輪滑馬拉松巡迴賽是Doon首次參加的世界巡迴賽,他和另外十八位學生及家長一同參加,原意是讓他們體驗一下國際賽:「以往國際賽在歐洲舉行,他們未必能請到長假,但這次在上海,可以周末來回,較為方便!」而他參加的是40至50歲的先進組別(Master Group),也為自己訂立明確目標:「以我的能力相信在這個組別仍有競爭力,所以一開始我便留意對手是什麼人,針對對手去部署。」最後他獲得組別冠軍,戰略成功,但他隨即發現在世巡賽積分榜上他正處於領先位置,若繼續參加其他分站賽事,可一爭世巡賽總冠軍寶座:「現時我的積分最高,若我繼續參加,即使並非每次都冠軍,但都有機會以積分優勢攞到總冠軍。」

以往他參加的速度賽或繞圈賽都在穩定的環境和賽道中作賽,馬拉松是相對多變數的賽事,這次奪冠標誌著他正式踏上另一階段:「短距離和速度賽中經常比賽和勝出的選手都有一定優勢,尤其速度快的選手幾乎毫無懸念會贏。馬拉松挑戰在於路程長達42公里,沿途路況多變,例如會突然好闊或好窄,路面又可能出乎意料地好爛,影響選手發揮。以今次為例,太多人同時出發,其中一段路程更和馬拉松跑手逼埋一齊,比較混亂。」但亦因為其如此多變,令事前準備、選手經驗、策略部署等都有機會助他爭勝,他認為這亦是滾軸馬拉松的好玩之處!「以往我參加的柏林馬拉松、法國Le Mans室內24小時耐力賽等都並非世界滑輪總會認可的正式賽事,這是我參加正式馬拉松世界賽以來的首面金牌!」也因此,這面獎牌對他的意義重大,令他重燃爭勝心。「之前參加的賽事可能是挑戰自己的成份較多,例如24小時內不斷繞圈的耐力挑戰、完成103公里的長途挑戰,或者在速度賽中挑戰自己的最快時間等等。若繼續參加世巡賽,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贏金牌!」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Doon在最後200米加速衝刺,超前對手奪得組別冠軍。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其他組別設冠亞季軍,但先進組別只有第一名才能獲得獎牌,令Doon更不容有失。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去上海比賽原意是和學生及家長組成的「粉紅戰隊」體驗國際賽。

比賽沿途部署及心得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起點
在外灘金牛廣場,穿越充滿特色和歷史的萬國建築群如和平飯店等。這段路在黃浦江畔,風相當大,Doon只能戴黑超擋風,再加上天氣很冷,難以呼吸。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彎位
第一個彎位已走入巿區,兩旁都是高樓,全平路,不過有很多90度轉彎位,當有渠蓋便十分危險,考驗參賽者應付戶外道路的經驗和能力。

速度
頭段9公里路面較闊及平坦,少斜路,再加上有段大直路,適合造時間,時速可達到40公里。這段路Doon和對手都很有默契地盡量滑快點,拋離實力較參差的選手,騰出更多空間,避免擠在一起,也可以減少競爭對手。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路況
由10公里開始是長約5.5公里的繞圈路段,參賽者要繞六圈大概30公里,才完成42公里的馬拉松賽道。繞圈路的路段較窄,而且和路跑選手共用,十分擠逼;路面也較差,事前視察時路況看來不錯,但因為不能試滑,實際與見到的狀況不同,踩上去才發現凹凸不平,震動令Doon小腿肌肉很大負擔,再加上Doon用的是110mm直徑的細轆,防震較對手的125mm大轆差。

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|Pro Special

衝線
終點衝線是在繞圈路段,由於Doon已經繞了幾圈,熟悉路況後便決定在最後200米和對手一決勝負。本來有一位對手領先他很多,原以為追不上,到第三十公里左右,估計對手體力開始不濟,於是Doon便盡力跟上。Doon的優勢是爆炸力,耐力較對手差,細轆加速雖然快,但較難長時間維持穩定高速,因此太早衝刺也許會很難維持領先優勢,他便決定最後200米再加速衝刺超前,僅贏一個身位。

戰略分享

認住對手死跟

取號碼布時我便留意有哪些同組對手(40-50歲組別),記住他們的號碼布數字。比賽時我便全程留意對手動向,他們快我便快、慢便慢,盡量跟住他們以保留實力。這和以往挑戰自己最快時間的策略不同,若要挑戰時間,我會盡力跟上主車群,嘗試看看自己跟到多長距離。這次頭三十公里雖然一度以為跟不上,但最後成功保留體力在最後衝刺,所以都算戰略成功!不過之後我要再練多點耐力,也要適應轉用大轆,希望表現再好點!

滾軸馬拉松訓練TIPS

• 馬拉松賽事中選手多會用大轆,令平均速度加快,所以要轉用大轆才能跟到最後。
• 用大轆整體的力量和體能需求更大,要加強肌肉鍛煉才有力推進大轆。
• 每日做兩節約半小時有氧訓練,包括踩單車或跑步。
• 一星期抽一日穿直排滾軸溜冰鞋練斜路來回,因為大轆上斜較辛苦,要加強訓練及適應。
• 一星期練三日穿直排滾軸溜冰鞋的間歇訓練,例如衝刺400米後慢跑。若沒有適合直排滾軸溜冰鞋的路段,可以跑步間歇訓練取代。

Text:Nicole
Photo:Conrad、大會相片、受訪者提供
Design:Yvonne
原文刊於《運動版圖》2025年5月號
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